“我還是有些緊張,這些年我們也一直在找他,不知道他過得怎么樣,還能不能記得我們”。即將要與失散多年的兒子相認了,母親唐開芳顯得有些激動,一個勁地抹掉眼角喜悅的淚水。
“爸、媽,我回來了!”
當日思夜念的兒子再次出現在老倆口面前的時候,
母親唐開芳有些手足無措,
雙眼噙滿了淚水;
朱義志緊緊地將母親抱在懷里,紅了眼眶。
這個遲到了31年的深擁,
在灌云縣公安局楊集派出所民警的幫助下,
為朱義志的漫漫尋親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親情源于血緣,血緣凝就親情。
人世間,依賴血緣紐帶,
常常演繹出一個個可歌可泣亦喜亦悲的親情故事。
5月21日,在灌云縣公安局楊集派出所民警的細致工作與傾力幫助下,尋親31年的朱義志終于得以與親人團聚,并將一面“心系百姓,愛民助民”的錦旗送至民警李浩的手中,以表萬分感激之情。
溫情回顧
4月13日,一則尋親的短視頻引起了本公眾號小編的注意,視頻中,該男子稱自己叫朱義志,31歲,山東臨沂人,于1990年的冬天在連云港灌云縣楊集鎮被抱走,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親人。小編及時編輯報道:【擴散】山東抱養小伙尋灌云楊集親生父母
隨后,這報道被灌云楊集派出所網格員看到,他及時將此情況上報派出所,負責人田恒友悉情后高度重視,立即讓民警李浩與發布視頻的媒體對接聯系朱義志,同時發動全體網格員在各社區(村)的微信群內發布朱義志的尋親視頻,社區民警帶領網格員至各社區(村)走訪詢問相關情況。
尋親消息廣泛發布后,從4月14日至25日,楊集鎮共有十多對夫妻相繼至派出所反映朱義志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民警通過朱義志提供的細節信息來進行比對,排除部分后,最終剩余兩對夫妻最為疑似。李浩隨即與朱義志取得聯系,建議以科學的親子鑒定為依據,在生物學上確定親生父母,朱義志欣然同意。
4月26日朱義志到達派出所后,李浩便聯系親子鑒定專業醫師至派出所內為雙方采集血樣進行檢測匹配工作。5月9日,親子鑒定機構專業醫師告訴民警,經過細致匹配,楊集鎮居民唐開芳系朱義志親生母親。得知這個好消息后,民警第一時間通知朱義志,電話的另一端,多年對親人的思念最終擊敗了朱義志的心理防線,這個剛毅的男子漢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
從25歲時養母告知身世的那一刻開始,這條回家的路,朱義志一走便是6年,曾經的遙不可及終于化作久違的團圓。
31年的光陰改變了彼此的容顏,
卻磨滅不了血濃于水的親情;
這是時間撒的一個漫長的謊言,
最終被密不可分的血緣打破。
尋親這份魂牽夢繞的向往與期盼,
也終將在灌云警方的不懈努力下,
抵達了幸福的終點站。